施耐德分析了200家企业 找到了他们的数字化转型痛点
三月中旬,施耐德电气重磅发布“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自发布之日起就有众多企业纷纷报名。目前,参与“绿色智能制造需求”调研的企业已经超过200家,可见在打通“绿色智能制造最后一公里”的路上,大家遇到的困境远超预期。我们对这份问卷进行了回收分析,可以看到究竟是什么绊住了大家数字化进程的脚步。
制造企业的难题
痛点 1 缺少技术支持和合作伙伴
在大家最为关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中最急需的技术支持和合作伙伴”问题上,自动化技术占比最高,合作需求几乎占到八成,高达78.79%;工业通讯、传感器数据采集和大数据的合作需求量也接近半数以上,分别高达54.55%和45.89%,而机器人系统、软件及仿真、云技术和视觉识别技术也都在24%以上。
由此可见,新兴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场景的落地应用是当前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业务普遍面临的短板。而随着互联网工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也逐渐意识到大数据、信息采集和云技术的普及效果。
痛点 2 实施智能项目充满障碍
在此问题下,我们针对行业痛点和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众多备选项中,依然指向明确——“需要专业的集成商将各种技术集成,提供一个融合的解决方案”、“缺少顶层设计”、“需要深度调研和咨询以厘清需求”等7个选项的制造企业超过1/3。
其中,近半数企业都选择了“需要专业的集成商将各种技术集成,提供一个融合的解决方案”这个选项,可见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阶段,对于技术探索和未来市场把控方面虽然有着一定的认知与了解,但在技术集成和解决方案层面,仍处于困境。
痛点 3 人、机、钱 的老大难问题
在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中,我们也发现很多企业整体能力较强,但在特定问题下显露出企业的短板与能力不足——
一些企业的资金链不足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等原因,难以承担整体方案的大型改革性举措,造成数字化转型节奏把控的信心缺失与实际操作中的担忧;
一些企业存在专门团队和顶层设计人员的配置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难以推动转型效果;
还有一些企业面临着设备障碍、内部障碍等问题,数据的支撑与管理仍存在壁垒,导致数字化转型之路苦难重重。
解困有方
技术支持和合作伙伴缺失问题
施耐德电气将生态资源整合,携手AWS、联想集团、清华研究院等合作伙伴,和参与创赢计划的企业一起,共建开放、融合、创新的产业链平台以及数字化解决方案。
除了给予强大的合作与技术支持,还将资源共享,搭建共创共赢的平台,让合作渠道顺畅流通,突破企业单打独斗的瓶颈。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200家企业里中小型企业约占4成。中小企业对于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中,掌握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新型数字化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专长的中小企业备受关注,其发展、壮大与繁荣对工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与落地将起到重要作用。
面对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各种问题,施家希望整合强大的资源力量,逐层击破企业难题。
智能项目障碍与老大难问题
施耐德电气将专注分析复杂多样的工业场景,对企业进行“望闻问切”,判断企业所处的工业阶段,梳理业务要求,从顶层设计评估有效解决企业痛点的最优路径,有的放矢地进行投资和技术支持等帮助。
我们希望通过“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对工业领域的生态资源进行整合,打通数字化转型“最后一公里”,挖掘并孵化一批具有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及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在融合创新的道路上,施家一直在努力,“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的出现,将由点到线及面地延伸至整个生态圈,推动中小企业的能源和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战队”仍在集结 号角已为你吹响
截止当前,已有30多家中小企业参与报名,活动仍在火热报名中,欢迎您的企业加入“战队”!根据活动规划,参与创赢计划的企业将经历审核期、加速期(PoC构建和验证、加速培训和参访以及创赢计划需求方评估),以及成果展示和推广阶段。加入绿色智能制造创赢计划,和施家及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伙伴一起,通过能源与数字化双转型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