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首页 行业新闻 文章详情

我国数控机床业需要更多的“刘院士”

来源:互联网   作者:张晨    发表时间:2017-12-01    浏览量:2806



前些天,一位其貌不扬的老先生在高铁二等座上笔耕不辍的照片刷屏网络,感动无数网友,笔者在看到这一则新闻后,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照片中,白发苍苍、脚穿旧皮鞋,专注于修改文件的老人,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刘院士今年已经78岁,并且还担任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网友称他为“高铁二等座最高贵乘客”,并直呼“又见扫地僧”。

 

公开资料显示,刘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高铁事件”的照片传开之后,有许多朋友联系该所微博工作人员,表示希望联系到刘院士,做进一步报道。但是,经过该所微博工作人员向刘院士说明情况后,刘院士委婉地拒绝采访的要求。刘院士回复:“国家给我的奖励和荣誉已经够多了,现在想把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

 

其实,中国从不缺少像刘院士这样为了国家发展而圆木警枕的人,为了使我国数控机床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刻苦钻研的专家学者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我国数控机床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数控机床的品种从几百种发展到两千多种,虽然目前与国外的差距依旧存在,但为了缩小差距所经历的艰难困苦,也只有默默付出的“数控机床人”才知晓。

 

据了解,目前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在精确度、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的产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举个例子,同样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国外生产的产品能连续工作1500小时没有故障,而国内产品持续工作的时间大约在1000小时左右,相差接近三分之一。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曾坦言,功能部件、数控系统是目前机床行业产业结构的两大“短板”。和“十一五”期间相比,我国数控系统在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市场上也有许多机床配备的是国产数控系统。尽管如此,一大部分生产厂家还是表示,国产系统虽然不错,然而在稳定性还是有待提高。同时,在国内一些主流主机厂的数控系统以及功能部件购置名单中,我们看到的多为西门子、发那科的身影。据了解,北京第一机床厂每年要从发那科进口230套系统,从西门子进口50套系统。

 

由此可见,数控系统作为机床的“心脏”,在机床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数控系统的研发也是目前国内需要努力的重点工程。

 

然而在笔者心中,技术的缺少和产品质量的差距都可以慢慢补足,但是目前国内数控机床行业却存在着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数控机床行业的人才目前存在青黄不接的现状。高考热还没有平静,莘莘学子的志愿填报也还没有完成。前段时间网络上很多新闻都报道了国内技工难招生、中小企业难招工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工职业与企业培养优秀技工代价高成为了国内“用工荒”的两大难题。

 

在历经多年的低端发展之后,如今我国数控机床行业亟需提升行业产品竞争力,走高端化发展路线。笔者认为,想要缩小国内外数控机床技术所存在的差距,就必须由上而下的重视职业技工教育,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数控机床人才,数控机床技术的研发能力才能得到加强,国产机床的产品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众普遍不重视技工教育,少有家庭愿意让孩子从事技工工作。技工人员的工作环境差、工资不理想、工作时间长等问题也一直是社会议论的焦点,这些都是导致数控机床行业人才不断流失的原因。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多方面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工人的工作环境、普通大众的观念转换、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均需要较长时间来进行转变。然而在人才缺失的同时,数控机床行业也有许多像刘先林院士一样的“扫地僧”,例如沈阳机床盖丽亚,大连重工孙培桢、齐二车床杨冰等一系列奋斗在数控机床一线的工人和学者,他们犹如一盏盏黑夜中的明灯,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了自己的光芒。刘先林院士的举动不仅感染了网友,也让更多的群众意识到国家需要技术人员,也需要更多的“刘先林院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只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沿途才会有更多美丽的风景被发现。相信在国家政策大力的支持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市场将走向健康发展之路,行业企业也必然发展的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