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咨询

首页 行业新闻 文章详情

搞科研离不开“笨功夫”

来源:互联网   作者:张晨    发表时间:2018-03-22    浏览量:2237



“慧眼”遨游太空、C919飞天、海水稻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科技发展佳绩频出,许多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艰苦付出和坚守让人肃然起敬。事实证明,搞好科研、做好学问需下笨功夫

时代日新月异,不进步就会落后,不争朝夕就要被淘汰,科技创新更是如此。一国科技进步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如果没有下“笨功夫”的精神和“笨功夫”取得的成就,原始创新就难以突破。正是有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坐得了冷板凳,经得起百般考验,才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可能。

 

2017年,国产大飞机三兄弟-20C919AG600蓝天聚首,殊不知这一成就来自于国内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10年的科研攻关,其中许多是需要下笨功夫的基础工作;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孜孜以求,五年磨一剑,完成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完的路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亩产超一千公斤的超级杂交稻,背后是数十年深入田间、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基础实验;诺贝尔奖得主、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87岁高龄仍认为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能下多少“笨功夫”往往决定着成就的高低。发达国家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取得不了新成果;等着别人做了大量基础研究,我们再来做分析和决策,往往只能受制于人。而如果是我们自己踏踏实实、敢啃硬骨,就能够取得先机。

 

“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当前,科技创新环境良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但是也要看到,浮躁风气、功利心也在不同程度侵蚀科研氛围,培养“冷板凳坐十年”的科研精神更加不易,更为必要。

 

对此,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有清醒认识,掌声和鲜花只代表对过去成绩的肯定,而科研创新永远都是面向未来的奔跑。只有胸怀创新使命,立志长期事业,肯下“笨功夫”,潜心做研究,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才能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战略转变。